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代码酷
搜索
搜索
中文(中国大陆)
外观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
讨论
编辑“︁
Kruskal算法
”︁(章节)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外观
移至侧栏
隐藏
您的更改会在有权核准的用户核准后向读者展示。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 Kruskal算法 = '''Kruskal算法'''是一种用于求解[[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 MST)问题的贪心算法。由约瑟夫·克鲁斯卡尔(Joseph Kruskal)于1956年提出,该算法通过逐步选择图中权重最小的边来构建最小生成树,同时确保不形成环路。Kruskal算法适用于稀疏图,其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边的排序操作,通常为<math>O(E \log E)</math>,其中<math>E</math>为边的数量。 == 算法原理 == Kruskal算法的核心思想是: # 将图中的所有边按权重从小到大排序。 # 从权重最小的边开始,依次选择边加入生成树中,若该边的两个顶点不在同一连通分量中(即不形成环路),则将该边加入生成树。 #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生成树中包含<math>V-1</math>条边(<math>V</math>为顶点数)。 该算法使用[[并查集]](Disjoint Set Union, DSU)数据结构来高效地判断两个顶点是否属于同一连通分量。 == 算法步骤 == 以下是Kruskal算法的详细步骤: 1. '''初始化''':将每个顶点视为一个独立的连通分量。 2. '''排序边''':将所有边按权重升序排列。 3. '''遍历边''':按顺序检查每条边: - 如果边的两个顶点属于不同的连通分量,则将该边加入生成树,并合并这两个连通分量。 - 否则,跳过该边以避免形成环路。 4. '''终止条件''':当生成树中包含<math>V-1</math>条边时,算法结束。 == 代码实现 == 以下是Kruskal算法的Python实现示例,使用并查集来管理连通分量: <syntaxhighlight lang="python"> class UnionFind: def __init__(self, size): self.parent = list(range(size)) self.rank = [0] * size def find(self, x): if self.parent[x] != x: self.parent[x] = self.find(self.parent[x]) return self.parent[x] def union(self, x, y): root_x = self.find(x) root_y = self.find(y) if root_x == root_y: return False # 已在同一连通分量 if self.rank[root_x] > self.rank[root_y]: self.parent[root_y] = root_x else: self.parent[root_x] = root_y if self.rank[root_x] == self.rank[root_y]: self.rank[root_y] += 1 return True def kruskal(vertices, edges): edges.sort(key=lambda x: x[2]) # 按权重排序 uf = UnionFind(vertices) mst = [] for u, v, weight in edges: if uf.union(u, v): mst.append((u, v, weight)) if len(mst) == vertices - 1: break return mst # 示例输入 vertices = 4 edges = [ (0, 1, 10), (0, 2, 6), (0, 3, 5), (1, 3, 15), (2, 3, 4) ] # 执行Kruskal算法 mst = kruskal(vertices, edges) print("最小生成树的边:") for u, v, weight in mst: print(f"{u} -- {v} : {weight}") </syntaxhighlight> '''输出:''' <pre> 最小生成树的边: 2 -- 3 : 4 0 -- 3 : 5 0 -- 1 : 10 </pre> == 示例分析 == 以下是一个图的示例,展示Kruskal算法的执行过程: <mermaid> graph LR A((0)) -- 10 --- B((1)) A -- 6 --- C((2)) A -- 5 --- D((3)) B -- 15 --- D C -- 4 --- D </mermaid> 1. 按边权重排序:<math>(2,3,4), (0,3,5), (0,2,6), (0,1,10), (1,3,15)</math>。 2. 选择<math>(2,3,4)</math>,加入生成树。 3. 选择<math>(0,3,5)</math>,加入生成树。 4. 选择<math>(0,2,6)</math>,但会形成环路(0-3-2-0),跳过。 5. 选择<math>(0,1,10)</math>,加入生成树。 6. 生成树已包含<math>3</math>条边(<math>4-1=3</math>),算法结束。 最终的最小生成树总权重为<math>4 + 5 + 10 = 19</math>。 == 时间复杂度 == Kruskal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由以下两部分决定: 1. '''排序边''':<math>O(E \log E)</math>。 2. '''并查集操作''':每次查找和合并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math>O(\alpha(V))</math>,其中<math>\alpha</math>为反阿克曼函数,近乎常数。 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math>O(E \log E)</math>。 == 实际应用 == Kruskal算法在以下场景中有广泛应用: 1. '''网络设计''':如设计通信网络或电力网络,以最小化布线成本。 2. '''交通规划''':规划道路或铁路,确保所有城市连通且总建设成本最低。 3. '''聚类分析''':在机器学习中用于层次聚类。 == 与其他算法的比较 == * '''Prim算法''':同样用于求解最小生成树,但基于顶点扩展,适合稠密图。 * '''Borůvka算法''':另一种贪心算法,适用于并行计算。 Kruskal算法的优势在于实现简单且易于理解,尤其适合稀疏图。 == 总结 == Kruskal算法是一种高效且直观的最小生成树算法,通过贪心策略和并查集数据结构的结合,能够快速求解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问题。初学者可以通过理解其核心思想和实现细节,掌握贪心算法在图论中的应用。 [[Category:计算机科学]] [[Category:数据结构与算法]] [[Category:图论算法]]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代码酷的贡献均被视为依照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发表(详情请见
代码酷:著作权
)。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和分发传播,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