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代码酷
搜索
搜索
中文(中国大陆)
外观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
讨论
编辑“︁
外部分治
”︁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
编辑
编辑源代码
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外观
移至侧栏
隐藏
您的更改会在有权核准的用户核准后向读者展示。
警告:
您没有登录。如果您进行任何编辑,您的IP地址会公开展示。如果您
登录
或
创建账号
,您的编辑会以您的用户名署名,此外还有其他益处。
反垃圾检查。
不要
加入这个!
{{DISPLAYTITLE:外部分治}} == 概述 == '''外部分治'''(External Divide and Conquer)是[[分治算法]]的一种扩展形式,主要用于处理无法完全载入内存的大规模数据集。与经典分治算法不同,外部分治强调将数据分割为适合外部存储(如硬盘)处理的块,通过多轮I/O操作逐步解决问题。该技术在数据库系统、大规模排序、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 核心思想 == 外部分治遵循以下三步原则: # '''分割''':将大规模数据集划分为多个独立子集,每个子集可单独处理 # '''解决''':对每个子集递归或迭代地应用算法 # '''合并''':将子集结果整合为最终解 关键区别在于: * 数据分割需考虑I/O效率(如按磁盘块大小划分) * 合并阶段可能需要多轮归并操作 * 需显式管理内存与外部存储的数据交换 == 算法框架 == 典型伪代码结构: <syntaxhighlight lang="python"> def external_divide_conquer(data): if data_fits_in_memory(data): # 终止条件 return solve_in_memory(data) # 分割阶段 chunks = split_into_external_chunks(data) partial_results = [] # 解决阶段 for chunk in chunks: load_to_memory(chunk) partial_results.append(external_divide_conquer(chunk)) clear_memory() # 合并阶段 while len(partial_results) > 1: new_results = [] for pair in group_into_pairs(partial_results): merged = merge(pair[0], pair[1]) new_results.append(merged) partial_results = new_results return partial_results[0] </syntaxhighlight> == 复杂度分析 == 外部分治的时间复杂度通常表示为: <math> T(n) = O(\frac{n}{B}) \cdot T(B) + O(\frac{n}{B} \cdot \log_{\frac{M}{B}} \frac{n}{B}) </math> 其中: * <math>n</math>:数据总量 * <math>B</math>:磁盘块大小 * <math>M</math>:可用内存大小 == 实际案例 == === 外排序(External Sort) === 最典型的外部分治应用,处理无法装入内存的大文件排序: <mermaid> graph TD A[原始大文件] --> B[分割为K个块] B --> C[逐块读入内存排序] C --> D[写入临时文件] D --> E[多路归并排序] E --> F[最终有序文件] </mermaid> 示例实现片段: <syntaxhighlight lang="python"> def external_sort(filename): chunk_size = 100_000_000 # 100MB chunks temp_files = [] # 分割和排序阶段 with open(filename) as f: while True: chunk = list(itertools.islice(f, chunk_size)) if not chunk: break chunk.sort() temp_file = tempfile.NamedTemporaryFile(delete=False) pickle.dump(chunk, temp_file) temp_files.append(temp_file.name) # 归并阶段 min_heap = [] for file in temp_files: data = pickle.load(open(file, 'rb')) heapq.heappush(min_heap, (data[0], data[1:], file)) with open('sorted_output.txt', 'w') as out: while min_heap: val, rest, file = heapq.heappop(min_heap) out.write(str(val) + '\n') if rest: heapq.heappush(min_heap, (rest[0], rest[1:], file)) else: os.unlink(file) </syntaxhighlight> 输入/输出示例: ``` 输入文件(unsorted.txt): 593 12 847 ... [10GB数据] 输出文件(sorted_output.txt): 12 593 847 ... [有序10GB数据] ``` == 优化策略 == * '''缓冲技术''':使用缓冲区减少I/O操作次数 * '''预读取''':提前加载下一批需要处理的数据 * '''并行处理''':对独立数据块使用多线程/多进程处理 * '''压缩存储''':减少磁盘空间占用和I/O时间 == 应用场景 == {| class="wikitable" |- ! 领域 !! 具体应用 |- | 数据库系统 | 大规模表连接操作、索引构建 |- | 地理信息系统 | 空间分区查询(如地图渲染) |- | 生物信息学 | 基因组序列比对 |- | 机器学习 | 分布式模型训练 |} == 挑战与限制 == * I/O瓶颈:磁盘访问速度远低于内存 * 数据依赖性:某些问题难以有效分割 * 缓存一致性:多轮处理时需保证数据一致性 * 硬件限制:受存储设备性能影响显著 == 进阶主题 == * '''缓存敏感算法'''(Cache-oblivious algorithms) * '''流式算法'''(Streaming algorithms)与外部分治的结合 * '''分布式外部分治'''(如MapReduce框架) == 参见 == * [[分治算法]] * [[外排序]] * [[B树]](常用于外部分治的数据结构) [[Category:算法]] [[Category:数据处理]] [[Category:计算机科学]] [[Category:数据结构与算法]] [[Category:分治算法]]
摘要:
请注意,所有对代码酷的贡献均被视为依照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发表(详情请见
代码酷:著作权
)。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作品被随意编辑和分发传播,请不要在此提交。
您同时也向我们承诺,您提交的内容为您自己所创作,或是复制自公共领域或类似自由来源。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
(在新窗口中打开)